2022年以來我國純堿出口數量逐月增加,月度出口量從年初的十年最低攀升至十年最高水平,僅用了5個月時間。8月份我國純堿出口數量19.74萬噸,同比提升402.14%,較十年均值提升36.93%。1~8月我國出口純堿125萬噸,同比提升130.66%,較十年均值提升17.58%。
今年我國純堿出口數量的大幅增長,既有國際市場成本及價格推升因素,也有各種因素誘發(fā)的國際貨運受阻因素。本篇報告將對導致我國純堿出口的直接和簡介原因進行剖析。
一、全球純堿貿易格局
過去幾年,受多種因素影響,全球純堿市場規(guī)模出現(xiàn)大幅增長:例如玻璃容器的需求不斷增加、肥皂和洗滌劑的使用量持續(xù)攀升、廢水處理行業(yè)對純堿的依賴越來越高、建筑和建設行業(yè)需求不斷增長等等,都是推動全球純堿市場規(guī)模擴大的原因。
截至2021年底,全球純堿產能7200-7300萬噸左右,主要分布在亞洲、歐洲、北美等地區(qū),具體國家有中國、美國、土耳其、俄羅斯、印度、巴基斯坦、烏克蘭、羅馬尼亞、德國、西班牙、英國、波蘭、意大利、保加利亞等國家。
亞洲是純堿產能最為集中也是產量最大的區(qū)域,該區(qū)域的主要生產國是中國、土耳其和印度。北美純堿產能目前近1390萬噸,占全球產能近20%,其中約97%~98%都來自于美國。除美國之外,墨西哥也有少量的純堿產能分布,約30萬噸左右。歐洲是氨堿法(索爾維制堿法)的發(fā)源地,其純堿生產工藝全部為氨堿法,近兩年純堿產能基本在1400萬噸左右,占全球純堿產能比例超過20%。
需求增長同樣驚人。過去十幾年,受益于中國、歐盟和美國和這三大經濟體前景改善、建筑行業(yè)和汽車工業(yè)的規(guī)??焖僭鲩L,刺激了大量玻璃需求,進一步引領全球純堿消費量出現(xiàn)快速增長。近幾年中國、歐洲等地區(qū)對新能源板塊的大力支持也催生了電動汽車產業(yè)、碳酸鋰等行業(yè)對純堿產生新的需求增長點。
國際純堿需求市場主要集中在亞洲、歐洲和北美,以上三個地區(qū)純堿消費量占據全球80%以上的消費比例。亞洲是純堿需求最高也是增長最快的區(qū)域,占全球純堿總需求的比例最高將近60%,需求主要集中在中國、印度、韓國和日本;東南亞區(qū)域純堿消費主要依賴進口,約占全球總需求的5%。中國是全球最大的純堿消費市場,消費占比達到43%。
歐洲的純堿需求量僅次于亞洲,占全球總需求超過20%,由于該區(qū)域純堿產能產量緩慢下降且產能利用率較低,需求持續(xù)上升,因此有部分純堿消費需要依賴進口。
北美地區(qū)純堿產能占全球比例近20%,但需求僅占據全球純堿消費11%的比例,且消費區(qū)域主要集中在美國,剩余一半的產量用來出口。
正是由于全球各國內部純堿供應與需求的不平衡以及價差的存在,國際市場上純堿貿易活躍。從全球貨源流向來看,國際純堿主要出口國是美國、土耳其、中國等,而歐洲、東南亞、南亞、澳洲、南美、非洲是全球主要純堿進口地區(qū)。美國純堿主要銷往南美洲、亞洲、非洲、歐洲等地區(qū),土耳其純堿主要銷往亞洲、非洲、南美洲,中國純堿主要銷往東北亞、東南亞地區(qū)、非洲、澳洲等地區(qū)。
二、突發(fā)事件改變全球純堿貿易格局,助推中國純堿出口
一、美國暴風雪導致純堿出口延遲
美國作為占據全球純堿產能近五分之一的主產國之一,其國內產能全部來自天然堿。其天然堿礦集中在美國懷俄明州綠河(Green River)盆地、科羅拉多州西北角、加利福尼亞州西爾斯湖(Sealer Lake),年度產量多維持在1000~1100萬噸波動。但受2020年疫情影響,美國純堿年度產量下降至970萬噸,較2019年下降17.1%,年度出口量下降幅度也達到18.8%。
美國純堿生產企業(yè)高度集中,大多分布在天然堿礦附近,包括懷俄明州綠河(Green River)地區(qū)的4家公司所經營的5家工廠、加利福尼亞西爾斯湖地區(qū)(Sealer Lake)的1家公司和工廠。除此之外,懷俄明州的幾家純堿廠還生產副產品燒堿、碳酸氫鈉以及硫酸氫鈉等,而科羅拉多州的一家碳酸氫鈉工廠該需要用到懷俄明州運來的純堿作為生產原料。
吉尼西斯堿業(yè)懷俄明公司、吉奈爾懷俄明公司和塔塔化學三家公司的純堿出口業(yè)務是由美國一家天然堿公司ANSAC(American Natural Soda Ash Corporation)負責,而索爾維化學和西爾斯谷礦物公司兩家的出口自行經營。由于ANSAC不能直接向歐洲國家出口純堿,因此,該公司出口至歐洲地區(qū)的純堿由另一家公司美歐純堿 海運協(xié)會AESSA(American-European Soda Ash Shipping Association Inc.)負責,業(yè)務內容涵蓋倉儲、運銷、法律與技術支持等方面。
在美國的純堿出口市場中,美洲和亞洲占據主要市場份額。其中,北美洲(加拿大和墨西哥)占美國出口份額的比例約23%,拉丁美洲占比28%,東北亞和東南亞分別占據14%和26%的比例,其余美國出口市場由高到低依次為中東(4%)、印度次大陸(3%)、歐洲(2%)、非洲(0.4%)。
2022年伊始之際,美國就遭受了暴風雪侵襲,該風暴橫跨近3000公里,給美國中東部的十幾個州都帶來了嚴寒、大雪、冰凍等極端氣候現(xiàn)象,部分地區(qū)積雪超過25cm。受此影響,美國超過30萬用戶斷電,工業(yè)生產基本停滯;交通也因暴風雪中斷,原材料運輸受到嚴重阻礙。
美國海運航線分東岸和西岸,西岸港口主要有洛杉磯、長灘、舊金山等,東岸主要港口有紐約、芝加哥等。此次美國暴風雪給其東南部和大西洋中部數千家供應商帶來運輸困難,而勞動力和資源短缺也導致出口貨物在美國各大港口擁堵。盡管美國政府積極協(xié)調,使得受影響較小的西海岸各港口集裝箱停留時間下降至8~12天以下、亞洲至西岸港口的物流運費也降至14500美元,但美國純堿出口依舊受到物流不暢的負面影響。
美國的純堿出口大約44%是通過華盛頓州、俄勒岡州和愛達荷州的哥倫比亞-斯內克河海關區(qū)來出口的,涉及港口多在美國西岸。24%是通過德克薩斯州的阿瑟港(Port Arthur)出口,另有12%通過得克薩斯州的拉雷多港口(Port of Laredo)出口。ANSAC公司在此次暴風雪中也受到較大影響,物流運輸阻塞,交付貨源周期也相對拉長。
有機構預計此次美國東岸受暴風雪的影響程度較大,東海港供應鏈基礎設施平均恢復時間或達到23周,因此美國東岸物流運輸效率也將在至少半年的時間中無法恢復正常水平,導致大量運輸貨物滯留港口,而西岸多個港口也同樣發(fā)生擁堵。更加糟糕的是,美國科羅拉多州在5月份再次遭受暴風雪襲擊,雖然本次未波及港口作業(yè),但也影響了懷俄明州運送至科羅拉多州及南部阿瑟港(Port Arthur)的貨源運輸,這也是美國暴風雪給當地純堿需求帶來損失的另一重要體現(xiàn)。
在美國天然堿出口因暴風雪等突發(fā)事件延遲的同時,全球純堿需求今年也都出現(xiàn)明顯回升,總體增長幅度大約4%左右。多數美國長期出口客戶年度庫存消耗后,2022年上半年都處于大量補庫階段,尤其是亞洲日本地區(qū),今年需求增長平均速度或達到3%,而墨西哥的汽車零部件、智利的鋰礦等加工領域也都出現(xiàn)了強勁的需求增長。
需求增長之時美國出口卻出現(xiàn)延遲,這對部分國際純堿買家來說,等待的時間成本明顯提升,此時中國純堿的出口供應優(yōu)勢就明顯提升。
二、土耳其純堿出口受國際局勢變化影響較為有限
2017年土耳其卡贊(Kazan)天然堿綜合開發(fā)項目竣工,該項目設計產能250萬噸,建成以后其國內三家純堿廠家總產能達到530萬噸,生產的純堿主要供出口使用??ㄙ濏椖康慕ǔ梢彩沟猛炼湟卉S成為繼中國和美國之后的全球第三大純堿生產國。土耳其Eti蘇打公司以及卡贊天然堿項目又分別在2017年和疫情之后進行了產線擴充,目前土耳其國內純堿生產總產能接近600萬噸左右。
作為全球第二大純堿出口國,其主要出口目的地為西歐、東南亞、非洲地區(qū),以上三個區(qū)域出口份額占土耳其出口總量的70%。2017年土耳其卡贊天然堿項目投產之后,同時,因其天然堿成本低、運至亞歐非的距離短、價格競爭力高等優(yōu)勢,土耳其的純堿出口份額也在不斷提升,并一舉超過中國成為全球第二大純堿出口國,在擠壓了中國部分出口份額的同時,也改變了全球純堿市場貿易格局。
可以很明確地看出,土耳其純堿出口數量絕對值及其在全球純堿出口份額中占比出現(xiàn)明顯提升,主要便是得益于其卡贊天然堿項目。
2022年初俄烏沖突之后,烏克蘭敖德薩港口的訂艙服務多數被暫停,部分國際海運航次甚至直接“跳港”,改至??苛_馬尼亞的康斯坦薩港、土耳其的伊斯坦布爾、希臘的比雷埃夫斯等周邊港口。而土耳其的純堿出口,是可以通過其伊茲米特(Izmit)灣東北岸的代林杰港口(Derince Port)運出,并不通過黑海航線,故俄烏沖突對土耳其實際出口影響相對有限。
雖然土耳其純堿出口并未受到實質性影響,但是,受兩國沖突影響,2022年2月至3月短短兩個月的時間,全球貿易額下降了2.8%,后續(xù)衍生出的航運運價上漲、運輸成本提高、船隊運力緊張等一系列問題,也會對土耳其純堿出口成本、運力產生一定影響。甚至有市場傳言,俄烏沖突導致黑海大部分港口發(fā)貨受限,而通過土耳其出口的純堿卻作為受益者,出口價格僅3月份就上漲60美元/噸,甚至后期還會上漲,一度成為市場關注熱點。但事實上,國際純堿貿易長協(xié)價格較為固定,價格也很難受到短期事件的影響而波動。即使有影響也存在于新成交的零散訂單,幅度相對有限。
三、全球能源價格上漲助推國際市場純堿價格,中國純堿優(yōu)勢突出
盡管土耳其純堿出口受俄烏沖突影響程度相對偏小,但兩國沖突也加劇了全球能源價格的大幅提升,以歐洲天然氣供需偏緊、價格大幅上漲為主要表現(xiàn)。歐洲作為全球純堿生產地之一,其產能占全球產能比例22.5%,而西歐地區(qū)純堿產能占全球的比例約14%。
對于歐洲來說,天然氣是基礎化工品生產的主要動力來源。21世紀以來歐洲各國大興退煤計劃,煤炭在歐洲能源結構的占比也快速降至14%,即使如此,歐洲當前的進口煤炭需求也仍有50%左右依賴俄羅斯煤炭。歐洲是氨堿法生產工藝的發(fā)源地,而氨堿法的生產過程需要大量的煤炭或天然氣提供蒸汽動力,在煤炭能源結構占比下降的基礎上,歐洲當地純堿生產的動力原料多以天然氣為主。
受俄烏沖突事件影響,歐洲天然氣價格較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之前相比上漲高達近10倍。截至2022年上半年,歐洲天然氣價格34.35美元/百萬英熱單位,同比2021年上半年上漲233.50%,較2020年初疫情之前漲幅高達846.28%。在歐盟13個成員國被俄羅斯全部或部分切斷天然氣供應之后,開始在全球范圍內尋找可替代俄羅斯供應的氣源,美國便成為歐盟進口天然氣的來源之一。除此之外,其他地區(qū)和國家也加大從美國進口天然氣的速度和數量,以確保今年冬季能源安全。
受全球天然氣需求旺盛的推動,美國在2022年上半年一月成為全球最大的液化天然氣(LNG)出口國。而美國也在以創(chuàng)紀錄的速度出口天然氣的同時,其國內后疫情時代經濟恢復、夏天極端高溫天氣也推升用電需求等因素也都大幅增加美國國內天然氣需求,從而大幅拉升美國天然氣價格。以美國天然氣價格基準的亨利港(Henry Hub)為測算對象,今年9月中旬價格已達到8.35美元/百萬英熱單位,較2022年初上漲144%,較2020年初疫情之前漲幅達到532%。
在動力原料成本大幅提升的影響下,歐洲純堿成本大幅提升。在氨堿法成本中,煤炭和天然氣等燃料成本是以燃燒煤或天然氣來獲取蒸汽,而每生產1噸純堿大約需要3噸蒸汽,因此,在氨堿法生產成本中,煤炭采購成本約占總成本的30-35%。假設將歐洲氨堿法生產的純堿原料煤炭全部替換為天然氣,則意味著天然氣在歐洲純堿生產成本中占比也達到30-35%。按照該比例測算,上半年歐洲氨堿法成本折算成人民幣后提升785.3元/噸,而歐洲進口美國天然氣生產純堿的成本則提升635.5元/噸。
國際能源價格的上漲是全世界的普遍現(xiàn)象,并非歐洲個例。而這也就導致全球純堿生產成本大幅提升,進一步推高國際市場的純堿價格,同時也大幅降低了美國、土耳其等地區(qū)天然堿成本低廉的優(yōu)勢。需要注意的是,以上計算僅僅考慮了2022年初以來的變化,但從趨勢上來看,國際市場天然氣價格上漲趨勢自2020年中就已開啟,因此,近兩年國際市場純堿生產成本漲幅遠遠超過以上數值。
按照近期美國ANSAC到東南亞(除中國)的國際市場價格來測算,長協(xié)到岸價為300~350美元/噸,短單價格達到420~450美元/噸。即使按照長協(xié)最低到岸價300美元/噸測算,加上關稅、港口裝卸費、包裝費、損耗等費用,折合人民幣也近3000元/噸。若按短單最低價420美元/噸測算,美國到東南亞出口純堿價格或接近4000元/噸。對比之下,中國8月純堿出口平均單價421美元/噸,與短單低端價格水平相當。但我國純堿出口無需繳納關稅,且有出口退稅率13%的優(yōu)惠政策,換算之后,與國際市場相比有近1000元/噸的優(yōu)勢。因此,我國純堿出口持續(xù)維持高位也在情理之中。
四、其他事件助推全球純堿趨緊格局
除了以上提到的美國運輸困難、國際局勢緊張、全球能源價格上漲等因素提升我國純堿出口數量之外,比利時索爾維(Solvay)集團作為氨堿法的創(chuàng)始,目前已經受到俄烏沖突、天然氣成本大幅上升等事件影響而導致減產,且已經從美國索爾維工廠轉運純堿到歐洲。
盡管印度純堿生產能力也在亞洲市場占有一席之地,但從2021年開始,印度就以國際市場價格上漲、船運費提升等理由,延遲履行合同。以孟加拉國為例,當地不生產純堿,其年度需求量30萬噸都需要通過進口來滿足。此前孟加拉國50%純堿進口都來自印度,其余來源多為中國,這主要由于印度在交貨周期、價格方面更具有優(yōu)勢。但從2021年年初開始,印度純堿出口商就逐步推遲了部分低價合同的純堿裝運。而今年,印度國內供應趨緊情況進一步加劇,純堿出口也基本停滯,這在很大程度上使得以印度為主要進口源的國家轉向中國貨源。
除此之外,我國純堿出口主要以東南亞為主,今年由于美國、土耳其運輸問題,我國出口份額也增加了南美和非洲的出口量,這也是我國純堿出口量持續(xù)高位的原因之一。
五、純堿出口景氣度持續(xù)度
在以上影響全球純堿出口格局的事件中,暴風雪、極端天氣等影響相對短暫,但后續(xù)恢復工作時間周期較長。若美國和土耳其運輸問題完全恢復,則今年中國獲得的出口份額或將再次下降,例如在南美、非洲這些地區(qū),中國的出口市場將無法長期維持。
至于全球能源價格上升導致的純堿生產成本增加問題,則既有國際政治局勢變化的影響,也有極端天氣的加持,而這兩種因素的可預測性較低、影響持續(xù)周期較長。這些也都將對國際能源價格、純堿成本、國際貿易格局產生持續(xù)性的作用。
今年四季度,極端天氣是否會導致冷冬出現(xiàn)、全球煤炭、天然氣等能源價格是否會再創(chuàng)新高、俄羅斯是否持續(xù)中斷對歐洲的天然氣供應…這些因素目前都尚未有定論。有機構表示,2023年和2024年歐洲面臨的能源問題或將更加嚴峻,而這些因素如果不能得到根本性解決,則國際市場純堿依舊會面臨產能下降、進出口格局變化等挑戰(zhàn),而我國純堿出口數量也大概率能保持高水平運行。
除此之外,中國2023年純堿供需格局將逐步轉向寬松,純堿上漲的大周期暫時告一段落,明年大方向下行的趨勢或拉低我國出口至東南亞價格,故今年我國純堿出口價格高于國內現(xiàn)貨價格的現(xiàn)象也難以再現(xiàn)。美國和土耳其純堿貨源則大概率難以接受以低價出口至東南亞地區(qū),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我國純堿出口至東南亞的份額,因此,從該角度講,明年我國純堿出口至東南亞的數量也將繼續(xù)保持高位,但出口價格將逐步松動。(來源:光大期貨研究所,作者:張凌璐)
聲明:
1、本站提供的信息和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進行的操作,風險自負,與本站無關。
2、凡本站注明“來源:XXX”的,均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